茶籽堂  契作農民





契作農民大哥

蘇連萬

今年58歲,以前做卡車輪胎工作,起初務農不太習慣,現在覺得早起空氣好,可以自己決定工作量,又沒有工作壓力,時間自由,約10年經驗。

 

茶籽堂 品牌創辦人

趙文豪 Wood

關懷土地,堅持「復興苦茶油文化與記錄土地故事」的信念,結合
文化創意將臺灣美好的人、事、物發揚到全世界。



契作農民大哥

蘇朝欽

今年70歲,從13歲國小畢業就開始種田,種過水稻、橘子、哈蜜瓜等各種作物,到現在還停不下來,耕作面積持續擴大中,務農超過50年經驗。

 

契作農民大哥

蘇朝麟

今年69歲,年輕時去花蓮工作做大理石,三十幾歲回到宜蘭,先在蘇澳做養蝦飼料,後來才開始在朝陽社區耕種,務農將近30年,堪稱朝陽社區第一代青年返鄉代表。


“苦茶樹契作,用朝陽的風土澆灌希望的種子

「小時候,空氣都是甘甜的,河裡有很多魚、蝦,田裡放水以後,泥鰍一抓就是一大把。用牛犂田的時候,在上面掛個桶子,一天就能撿半桶鱔魚;還有很多田螺,也不會吃稻子。下大雨的時候,特別是梅雨季節,毛蟹可以撿一牛車。」契作大哥蘇朝欽、蘇朝麟、蘇朝萬3個堂兄弟,你一言、我一語拼湊出朝陽社區幾十年前的生態樣貌。

今年70歲的蘇朝欽,從13歲小學畢業就開始種田,種水稻、種橘子、種哈蜜瓜,只要是田地裡能長出來的作物都種,忙了一輩子,到現在還是停不下來。年輕的時候,還會利用晚上時間去幫忙換鐵軌,農閒的時候去做土水(泥作),挑西瓜一天可以挑3卡車。勤奮、刻苦耐勞的農民特質,在他的身上展露無遺。

2016年,茶籽堂因為來到朝陽社區尋訪苦茶園,Wood在天后宮求了一支籤,開啟了一段與這裡的美好緣分,與3位蘇大哥的契作,也像是上天注定的安排。當時,蘇朝萬剛整好一塊地,有人建議他種椴木香菇用的木材,可是種10年才能成木材,卻用一年就爛掉,感覺不太符合成本效益,後來就種了苦茶樹。蘇朝欽則是在種苦茶樹之前,曾經種橘子外銷香港、新加坡,當時價格很好。有年因為遇到颱風被吹倒了4次,整個果樹都毀了,後來再種橘子就種不活了。之後雖然試著種過柚子、哈蜜瓜、鳯梨等,卻都沒有像橘子那樣變成大規模果園。

身為農民要看天吃飯,蘇朝欽對於颱風天災倒是看得很淡。自從26歲那年,稻田被颱風掃過一次,「之後就不怕颱風了,反正產量如果減少,價格也會比較好,而且颱風要來也沒辦法。」耕作了五十幾年,蘇朝欽順應天地自然的韻律,作物生產有它的週期,今年賠錢了,過幾年總會豐收,到時候就能再賺回來。「農民都是有入沒出,只有留下來才是自己的,」蘇朝麟說,也因此養成節儉的個性,不會賺了一點錢就去喝酒亂花。


明年朝陽社區的苦茶樹就能採收,可以品嘗自己土地長出來的味道,蘇朝萬笑說:「第一批的樹苗很小棵,不知道要種幾年才能長大,第二批樹苗種下以後,就覺得比較有信心。」也曾擔憂幾年後不想收購,種植了大片面積的苦茶樹該怎麼辦?現在看到茶籽堂有了自己的辦公室,也帶來不同團隊參與社區復興的計畫,不僅契作大哥們安心,也代表一種更深的承諾。

Wood心中一直有個期望,他希望可以藉著友善土地的各種作法,讓臺灣有天能回到契作大哥們所描述的場景。茶籽堂將朝陽社區當成一個示範點,希望透過產業扎根、透過教育,讓這裡的生活方式能符合在城市裡所享受到的質感,吸引更多青年返鄉,接續土地的傳承。

撰稿-李雪如/ 攝影-沈暐翃(阿狗)


來看看契作農民大哥們對茶籽堂15週年的祝福吧!














|延伸閱讀|

  • 15個年頭,15個故事﹥﹥﹥

























    門市資訊

     

    永康街概念店

    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11–1號
    02-2395-5877
     



     

    誠品南西1F專櫃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西路14號1樓
    02-2581-3358 #1105



     

    誠品松菸2F專櫃

    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2樓
     02-6636-5888 #1625
     



    源於臺灣在地苦茶油文化創意的溫暖與純淨,
    讓您所期待的美好,在這片土地真實發生。
    官網 商城 facebook instagram youbute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