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開放式問句的要點

輔導知能的文章 2020/4/6

         在探問的過程中,我們常會使用封閉式問句與開放式問句,大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因為太常習慣用“確認”的方式來跟對方溝通,因此,是不是?有沒有?你的意思是...?這類的問句就很容易出現在輔導演練的技巧中,此時,你的個案除非話本來就很多或在演練情境,可能就會習慣性接下去講,否則,一般在諮商輔導的過程中,個案往往就只會停留在回應你的封閉式問句,就不會再多說了。故,在諮商輔導的技巧中,要多練習使用開放式問句,開放式問句是讓個案能夠探索想法和感覺的問句,它可以幫助助人者聚焦、澄清問題,並且能夠促使個案說得更多一些,才不會在諮商輔導中,都是助人者在說話,也較不會一直流於我問一句你答一句的情境中。什麼樣的問句是開放式問句呢?舉個例子: 當你問個案這週的狀況如何? 個案說還不錯。開放式的問法會是: 「還不錯是什麼意思呢?」或是 「多說一些你的還不錯是指什麼?」 盡量使用4W1H的問句(What 、Who、When、Where 、how)來作開放式問句的開頭。 

         開放式問句除了可積極的藉由練習達到自動化口語的目的,其實更重要的是隱含著助人者是否能夠對眼前的個案感到「好奇」?好奇個案在事件中的認知、行為、生理、情緒等相關資料,也包含著對眼前這個人的生命歷程感到充分好奇與投入瞭解。

         在使用開放式問句時,語調要表達關心、好奇,避免以質疑或審問的方式探問個案問題,使用開放式問句的時候,助人者可以思考想要探問的目的為何?是為了收集現在、過去的資料?焦點是希望放在瞭解個案的感覺還是想法?收集資料的對象是想了解個案還是個案的重要他人?

         最後,切記要避免用「為什麼」為開頭的問句?避免使用為什麼,主要是因為為什麼本身讓人感覺有被質疑的感受,以及容易會讓個案想理由來回應而作出一些解釋而形成失真的回應。開放式問句可常回到生活中去練習,練習對人的行為好奇時會怎麼提問,來增加快速收集個案資料的機會喔!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