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青少年溝通|免驚火氣大

Aki諮商心理師

2021.06.11

你家也有12-18歲的青少年嗎?

家庭裡有青少年的時候,我們該採用什麼樣的態度與青少年溝通呢?

獨特的需求

以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來看,這時候他們會在生理、認知與社會情緒的發展有一些震盪性的改變,例如:開始面對到身體的生長陡增與性成熟的發展,同時也有大腦在邊緣系統與前額葉的發展,特別是如果你覺得何以你家的孩子情緒衝動性這麼高,好像一句話就能夠激起他相當大的情緒反應,這可能是因為在前額葉的發展上抑制衝動性的功能還沒有那麼健全,因此,在情緒反應上會呈現非常自動化的反應,說出來的話是真的未必經過大腦的狀態!在認知發展上青少年雖開始進入抽象思考的形式運思期,但卻有著自我中心的狀態,像是覺得走在路上別人都在看我,或者是覺得新聞裡疫情的感染是不會那麼衰發生在我身上的,這可能都是由於青少年在這個階段有想像的觀眾與個人神話的自我中心特質。再來,在最重要的社會情緒發展裡,此時期青少年正在經歷一種「自我認同」的任務,開始尋找我是誰?我將走向何方?對自我概念的理解與定位以及對生涯方向上的探索,都是青少年時期會面對到的諸多挑戰與任務。

放風箏的藝術

總結來說這時期的青少年要面對到性生理成熟的困擾、情緒上的衝動性,人際關係的議題,渴望同儕的接納,以及建立自我的角色,最特別的是,這時候也開始與家長的關係產生改變與衝突,很多家長會認為為什麼之前還會願意抱抱的孩子,上了國中之後就不太給擁抱了,甚至是很多學校發生的事情也都不願意說,放學後喜歡關在房間裡,關心他們還會被嫌煩,到底該怎麼溝通才好呢?我喜歡用「放風箏」的概念來比喻這時期家長對於青少年的教養方式的調整,例如:當孩子漸漸開始有個人的隱私,有自己的手機裡的通訊訊息,開始想跟朋友有更多放學後或假日的互動相處,做為家長的角色,到底是要限制到底,還是要完全開放呢?能不能用一個放風箏的概念,你知道風箏線不能拉得太緊,風箏就像青少年,他開始學習獨立與建立自我,當你不願意放手時,青少年會飛不起來,而在家裡跟你硬碰硬,發生很多的口角衝突;但風箏線放得太長,又可能因為風太大,而把風箏線給扯斷了,讓孩子變成脫韁野馬而可能容易涉入險境。

避免雙標

作為家長或老師,要能夠先小心避免自己成為雙標黨,意思是指你能做的事情,孩子卻不能做,青少年這時期容易用一種非黑即白較缺乏彈性的態度來審視大人的行為,當他們發現你不准他們滑手機,而自己卻一直不斷的手機不離身,這會形成雙標的概念,而難以用家長或老師的角色以身作則,再加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自動化的情緒性反應,容易在感覺被踩到地雷的時候,也跟著開始情緒升溫,特別是在面對青少年頂嘴、反駁你或他們表現不禮貌行為時,容易產生情緒性的反應。

我語言

那究竟該如何與青少年溝通呢?我會鼓勵家長和老師盡量以「我語言」為開頭的方式來跟青少年溝通,例如:看到青少年在打電動一直遲遲不肯去洗澡時,家長的自動化情緒性反應很容易會說出:「你每次都這樣,要你去洗澡三催四請的,乾脆別洗澡了!」要改說成以我語言為開頭的話,像是「我需要你趕快起身去洗澡,大家都還在等妳用喔,不然待會浴室又要大塞車了」光是從「我語言」為開頭的句子,就能夠讓聽者有不同的感受,而非覺得一昧地被指責。另外,當發現與青少年在溝通上雙方情緒都升溫的時候,可以採用幾個作法讓自己降低情緒升溫: 1. 離開現場/暫停對話,當出現開始有負向情緒的感受時,暫停對話是重要的策略,否則,那只會讓你說出更多由杏仁核驅動的話語,而非是經由大腦前額葉深思熟慮過的想法。2. 覺察自己的情緒,並且練習表達我立場,有時候與青少年的口角來自於我們太想要說服對方接受我們的想法,但如果能夠練習我只是想表達我的想法與立場讓孩子知道,也允許孩子能夠表達他自己的想法,這是重要的溝通方式,而非強硬地想要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3.轉移注意力與放鬆練習,當情緒升溫時,自己也可採用一些轉移注意力的做法,讓自己稍稍降低情緒的溫度,坦若發現從生理的放鬆能夠帶動情緒的緩和,不妨可採用腹式呼吸或正念練習來讓自己的焦慮、生氣情緒緩和下來。

相處三原則:陪伴、傾聽、不指責

    最後,切記一個重要的原則,如果青少年肯在有煩惱時或碰到困難時來找你求助或吐苦水,記得陪伴、傾聽、不指責的三個原則,要試著練習聽完青少年的話,再嘗試做回應或繼續問問題,而不要急著打斷青少年說話就立刻發表高見,那只會讓他們覺得你不懂他們在想什麼或讓你跟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有隔閡喔!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