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胖、荷爾蒙失調體重失控,減重門診醫師陳君琳教你三步驟改善

工作壓力大,下班後夜深人靜總是嘴饞,睡覺時間輾轉反側,怎麼樣都睡不著——這是你日復一日的生活寫照嗎?這樣的日子久了,再健康有型的身體都會不堪負荷,遇上肥胖的麻煩。

遠古就有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是肥胖元兇?

陳君琳醫師叮嚀,這種飲食和睡眠習慣跟壓力——準確來說是「皮質醇」這種壓力荷爾蒙有關喔

退回遠古時代,人類祖先會面對的壓力不外乎是險惡的環境,風災、水災、旱災導致作物難以收成,或遭逢外敵時要能打仗或逃跑。此時身體會以兩套系統來回應:快速介入的快打部隊──腎上腺素,以及長期抗戰的備援部隊——皮質醇。

這兩套系統會靠合作來解決眼前的挑戰,所以人在高壓備戰狀態,心跳便就會加快,呼吸便會急促。當下相對不重要的需求像睡眠、消化、繁衍後代,都會暫時被關閉。

身體當下會這麼做:分泌腎上腺素迅速提升能量,使肌肉有力氣。壓力荷爾蒙則讓人盡量攝取高熱量密度的東西,儲備更多能量——這就是為什麼有壓力時會想吃東西!且不想吃青菜和魚這種原型食物,而是會傾向於吃高熱量密度的東西,例如洋芋片、鹹酥雞、甜點,因為這些食物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提供我們最多的能量。

在遠古時代這樣的機制讓人存活,然而如今壓力已經轉換成各種帳單、人際關係、財務狀況,不間斷的LINE訊息等等。以前晚上可以好好休息,現在壓力則是24小時不間斷的影響人——加上高熱量食物那麼容易取得,使得壓力容易造成肥胖及慢性病等文明問題。

戰勝「壓力胖」第一步:搞懂皮質醇「晝夜節律」

壓力荷爾蒙原本就是身體抗壓系統的一部分,幫助人面對每天的挑戰,其分泌有個特色:白天時最高,晚上會到低點,也就是所謂的「晝夜節律」,意指荷爾蒙分泌量的日夜變化,和人的精神、體力和食慾都有關係

一般來說,皮質醇的最低點在半夜,過了半夜開始緩慢上升,六七點過後就到一天的高點,這時候人會自然起床面對一天的挑戰。隨時間過去,到了傍晚皮質醇會到低點,這時就會自然想睡覺。個人皮質醇的分泌量是否正常需透過檢測了解,但皮質醇分泌量會變化,如果是醫院抽血,可能會抽早上和下午;若希望更精密,則會四到六個時間點。皮質醇分泌情況與個人健康的具體關聯,以下面圖片展示:

正常的皮質醇的濃度示意圖

▲正常的皮質醇的濃度在早上達到高點,到傍晚開始下降

▲皮質醇太高造成血糖不穩定,特別想吃東西,上面案例的皮脂醇在下午達到高峰,會想吃下午茶點心,特別甜食

”皮質醇太高造成血糖不穩定的示意圖”

▲該案例在睡前出現高峰,本來應該下降卻高了起來,可能很難入眠

早上起床時皮質醇應該高,該案反而掉下來的示意圖

▲早上起床時皮質醇應該高,該案例的卻反而掉下來,導致起床非常疲憊,想賴床、永遠睡不飽

戰勝「壓力胖」第二步:學會舒壓,體內外都要

改善壓力荷爾蒙失調的根本性方法是「舒壓」——散步、泡澡、按摩、靜心、聽音樂,都會有幫助。但是,許多人只注意外在壓力,卻忽略了體內的壓力。

營養不均衡、吃太少、過度運動、睡眠不足,甚至慢性食物過敏,身體發炎、慢性感染等等不自覺的情況,都會對身體造成壓力。陳君琳醫師分享,有次替出家人看診,吃素又每天修行冥想,理論上壓力應該很少——皮質醇測出結果竟然是都很低。「我們稱之為長期壓力慢性疲勞。這種情況下,當然有可能他有內心壓力沒解除、情緒沒抒發;但另一個可能是他長期吃嚴格的素食,又沒有適當的營養補充,導致身體缺乏一些關鍵的營養素,進而產生對身體的壓力。」

從檢測結果,並與患者的生活型態交錯印證,探討可能造成身體失衡的因素,就能進一步補強。例如缺營養素就從飲食中多攝取、或是以營養品針對性地補充,其中不乏一些能幫忙舒壓的營養素,如南非醉茄、茶胺酸、酵母萃取物、活性B群跟鎂等等,也會請患者避開特定過敏源,加強身體排毒代謝功能。壓力獲得緩解後,患者嘴饞、肥胖狀況便大幅改善,整個人也更有精神。

解決壓力胖檢測更有效率,療程三步驟輕鬆走過

有些人會問陳醫師:「我根本就知道我有壓力,不用檢測也知道,那我何必要做檢測?」問題乍看有理,但陳醫師說,壓力荷爾蒙有晝夜節律、高點低點,有的時候不僅高點嘴饞,低點也會嘴饞,治療策略因此有所不同。

透過檢測能更精準知道自己哪個時間點出現最大壓力狀態,並針對性地改善,具體來說是「檢測發現問題」、「探討原因」、「做出補強」這三個簡單卻有學問的步驟。「同時兼顧內外,是解決壓力荷爾蒙失調的不二法門。」陳醫師再次強調。

高熱量的漢堡薯條

減重前先來「肥胖健檢」

精密胰島素阻抗抽血檢驗

北秀精準減重門診團隊提供的「胰島素阻抗抽血檢驗」,如何達到最佳的測試效果?

關鍵在「抽三劑血」!第一劑血抽完以後請客戶喝下葡萄糖液,後續再抽第二、第三劑。

能夠觀察出患者身體血糖一般水準,以及胰島素的反應在兩小時的期間內變化,量測有無「胰島素阻抗」狀況。

抽血檢驗專案包含:

  • 59 項檢查項目
  • 營養師飲食諮詢
  • Inbody 檢測
  • 醫師解說報告
icon_BackToTop